怕找不到回家的路!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:www.dybzwz.com
陈书记的支持和指导啊!又是那个声。
一干开始附和。
哄哄的,感觉不是在饭店,而是在窝里。
不敢当不敢当,客套话就免喽,这个于私,咱是票友,于公,繁荣文化市场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嘛!有开始鼓掌,叫好。
真要说贡献,还是我们的凤舞剧团嘛,我们的张团长!有开始起哄。
哎哎,可别这么说,确实是母亲,可不知为什么,听起来又不太像,还让不让吃饭了!又是哄堂大笑。
饭局持续了好长时间,每隔几分钟就是一次哄堂大笑,真是一场欢乐的聚会。
而充斥我视野的却是些形态各异的黑影。
我甚至分不清哪双腿属于我的母亲。
后来他们又谈到红星剧场,说这次装修要配备什么音响系统、要扩增多少观众席等等,对这个话题表现得最兴奋的,当然还是小郑。
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——一旦放松下来,他脱而出的就是家乡话。
所以他用张岭话说:能在这样的剧场安营扎寨,那才叫好嘞!理所当然,又是一阵哄堂大笑。
陈建军很活跃,每个话题随着他的加入都会步入高。
或者换句话说,每个话题都在等待着他的加入,以便步入高。
我多么庆幸自己只是隔着屏幕的一个看客。
母亲话不多,只在他们谈到沈阳评剧院的某个新剧时才发表了一下看法。
她的嗓音在嘈杂的觥筹错和氤氲的欢乐气流中说不出的怪异。
牛秀琴话更少,只是附和地笑两声,每当这时,画面就会夸张地颠动起来。
其他一干等我也说不好是谁,可能是剧团的,更可能是戏曲协会的,倒是那个说起话来像鼓掌一样的声隐约有点耳熟。
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干完最后一杯酒,陈建军说:要不是常老年龄大了,今儿晚上还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你们!哄堂大笑。
起身,寒暄,整理衣物,依依话别。
大地震中,牛秀琴突然来了一句:你俩等会儿,啊,我送完前辈们就回来虽然不清楚她说的你俩是谁,我心里还是一紧。
没事儿,我打车就行不是母亲又是谁呢?就是,还送啥,我们打个的,一道就走了郑向东打个酒嗝,他似乎就站在母亲身侧。
可不能耽搁陈书记的事儿,有老附和,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