怕找不到回家的路!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:www.dybzwz.com
聚焦的盛会。各路媒体争相报道,各路采访层出不穷,令津津乐道。我作为当时的亲历者也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把。
彼时刚满18岁的我,带着未曾褪去的少年青涩,和下巴长满碎胡茬点的稚成1,在那特殊的两天里,用属于年轻的一腔冲动热血,为数年来的个教育事业画上阶段的句号。正如高中时的老师和周围所说的那样,高考过后,大学才是真正的新的启程。
此时的母亲苏梅还奋斗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,作为一名民教师语文老师,和其他的应届班老师一样,负责带队某一考场区域。母亲为了能接送我考试,申请对学校原来的分配进行调整。其实也没啥复杂作,就跟上班替班一样,和别的老师商量一下,做个替换就行了。而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考试上,没谁会在意送考老师的变动。
对于一个有二十年教学和送考经验的‘老教师’来说,其中过程不说轻车1路那也是1稔通达。那两天里,母亲没有给我任何压力,就如平常一般。好吃好喝待遇的同时,还不断地讲着这些年自己总结的经验,和所谓的秘诀和小技巧。比如:她规定必须十点前上床睡觉和中午必须午休。此刻的临阵磨枪已失去意义,不如好好休息保持好的。
也许我最后取得的成绩还不错,除了自个儿的刻苦用功,里面也有母亲一半的功劳。虽然没进入北大清华此类过于耀眼的学校,但却实打实的是个一本重点。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全国500强院校之一。
对于这个消息,父亲和爷爷都很高兴,并以此为荣耀时不时的在亲戚朋友间提起。母亲的反应则要相对理智冷静一些,虽然那翘起的嘴角和弯下的眼眸出卖了她,但依旧保持着表面的镇定。还时不时地提醒我不要过于兴奋,上大学只是一个开始之类的老生常谈。
发·*·新·*·地·*·址
也许这只是她作为一个老师下意识的反应,后来在大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里放纵了我的玩乐,根本没怎么提及所谓的入学前的准备。就像她曾承诺的那样——“上大学前,妈不管你,你好好玩,开学后就收收心,把重点放到学业上。”
我是父亲家里那边出过的唯一的大学本科生。也打破了除母亲外的学历记录。就如同在古代,祖上数代都是贫农,突然家里出了个秀才或举那样稀。也怪不得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,他们那样的骄傲自得。
而母亲也不一样,相较于高中毕业的父亲和小学都没读完的爷爷,本科师范毕业的母亲可谓是家中唯一的‘高级知识分子’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