怕找不到回家的路!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:www.dybzwz.com
又逐渐冷了下来,里面内容多是请安为好,请皇帝为天下臣民计多多保重龙体之类的家常话,塘骑千里迢迢送到京师一份密疏是多不容易,郑公公您老这不纯粹是费国家资源么!丁寿自无法明白,郑和自幼长在朱棣身边,二之间的关系远逾一般君臣,郑和远涉重洋,常年领军在外,这塘报往来是君臣互通的唯一渠道,自然真流露,纸笔间对君王关切之心溢于言表。
好在永乐朝之后的奏本少了许多,丁寿只是大略一看便丢在一边,直到拾起一本宣德六年,由福建长乐呈递而来的密疏。
罪臣郑和锥心泣血叩上:和生自南滇,长于潜邸,躬荷太宗文皇帝抚养训诲,御书赐姓之恩,以臣残缺卑贱之躯托之腹心,领雄师,驭巨舰,扬帆鲸波,播圣泽于四海,此实亘古未有之殊遇也;仁宗昭皇帝恩加深厚,命臣守备南京,抚军安民,厥任匪轻;陛下登基,愈加重任,再付托以赉诏往谕诸番国,三圣大恩,德同天地,国之宠贵,未闻此荣,和夙夜感戴,深切于心,自顾茅内臣,不能补报圣恩万一……
不管真心还是假意,郑公公这词儿可是真有点麻,丁寿嘬了下牙花,本待丢到一边再看下一份,忽然一瞥间又被下面几行文字所吸引……臣蒙文皇旨意,查访建文踪迹,其下落实已侦知,故有隐瞒,因不忍圣干犯太祖御制亲亲之意,臣亦知此举罪犯欺君,百死莫赎,然若缄不言,辜负圣恩教诲,狗彘不若,又何以堪处……
罪臣自晓建文下落为文皇心中所系,三十年来时刻留意其动向,以臣观之,建文年齿渐高,且醉心武道,夺位复仇之心已淡,然心叵测,倘变生肘腋,祸及宫门,罪臣地下便受阿鼻酷刑之苦,亦难赎罪愆……
建文功大成,罪臣垂垂老矣,难再有力制衡,幸得早有定计,预留克敌之……
丁寿整颗心都悬了起来,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建文传,虽说心里没丁点儿帮朱允炆报仇复国的意思,可他一身所学皆是出自天魔一脉,朱允炆也曾亲言说郑和武功深不可测,当年若非年老气衰,又不如他三十年来心无旁骛专心武道一途,第三回比武的胜败犹未可知,故而丁寿丝毫不怀疑郑和有克制天魔武学的本事。
心中忧虑,丁寿急忙往下再看,却霍然发现这份密疏后面部分已经被裁掉了!张公公,这是怎么回事?
张雄一看也是瞠目结舌,张顾左右道:哎呀,这是为何,莫不是房内进了老鼠?
扯淡,哪家老鼠会将纸张啃得丁点儿不剩,还咬得这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